陕西省宝鸡师范学校,是宝鸡市属一所中等艺体师范学校。1987年8月开始筹建,1992年7月1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批准教学规模为24个教学班、960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52.4亩,学校分为南北两院,南院生活区,建有教职工住宅楼一幢,学生宿舍两幢,北院教学区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操场占地1.3万平方米。
学校现已开设音乐、美术、体育、幼师、普师五个师范专业。1997年,经省教委批准,设立了职业中专部,主要从事音乐(钢琴、器乐、舞蹈、声乐)、美术(民间工艺、实用美术)、幼儿教育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在校学生602名、14个教学班,其中音乐专业4个班,美术专业3个班,体育专业2个班,幼师2个班,普通师范3个班。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一支政治思想、业务素质都比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7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讲师23人,助讲16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基本满足了目前对艺术类师资的需要。
为了集中力量,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市上先后投资850多万元,陆续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加层和艺术楼;投资150万元,面积2500平方米的实验楼、办公楼正在加紧建设。特别是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投资的100万港元,加上市上的配套资金建成的6400平方米的逸夫艺术楼,基本上解决了图书阅览、电化教育及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教学用房。目前,图书阅览,音乐教室,中、小型琴室,电子琴室,大、中型舞蹈厅,各类画室、展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化教学等内部设备已配置齐全,投入使用。
学校成立伊始,紧紧围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特长”的复合型小学音乐、美术、体育专职教师这一目标,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中师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范生”的“双文明”教育和开展“创佳评差”活动,开展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几年来已有32名学生加入了党组织。93级学生李纪岗被省教委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绝大多数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受到工作单位的欢迎。
面临起步晚,经费匮乏,艺师经验不足等困难,学校从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着眼,面向21世纪,确立了“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并举、标准化与现代化建设同步,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和“面向小学,以师为本,教师兴校,科研先行”的办学指导思想。1994年学校制定了《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定》;1995年制定了《关于教师进修学习的暂行规定》;1996年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提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六大措施”;1997年计划推出《教师十年成材规定》,与此同时,大兴教学科研之风,设置多种奖项,鼓励教师“当名师,出名果”。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学校创办了《教研通讯》,拟定教研课题、评定教研成果。近3年来,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获奖论文15篇。数学教师李春甲认真钻研业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积极撰写论著,获“曾宪梓教学基金”三等奖。美术老师罗保平注意挖掘西府民间艺术宝库,指导学生制作了大量具有宝鸡地方艺术特色的手工艺品,由于他本人苦心钻研、敬业乐道,在根雕、木雕、泥雕、手工等专业领域造诣颇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青年教师秦金华结合口语课教学实践,在调查研究陕西省各地方言的基础上与他人合著《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一书,为普通话的教学、训练和测试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已编制出各专业教学计划与各学科教学大纲,使教学工作基本上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1996年学校被评为市教委直属单位完成目标任务“先进单位”,连续4年保持了区级文明单位称号。